衛教資訊

大腸直腸癌篩檢

一、前言:

大腸癌是可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,且治癒率很高的癌症。根據統計,早期的大腸癌如妥善治療,存活率高達90%以上。
大腸癌主要是由大腸內的腺瘤瘜肉癌化所造成,因此,如能早期發現腺瘤瘜肉予以切除,可以減少大腸癌的發生。

據歐美國家經驗,每一至二年糞便潛血篩檢約可下降18%至33%的大腸癌死亡率。
因此,本局自93年起,開始推動50-69歲大腸癌篩檢服務,93年至97年,已篩檢約120萬9千人,發現1,298個大腸癌個案,且約三成以上屬於零期或第一期的個案。
依據本局資料統計,97年50-69歲民眾近2年曾接受糞便潛血檢查比率達11%。

糞便潛血檢查(FOBT)是檢查糞便中是否有血,目前糞便潛血檢查是用免疫法,不需飲食限制,因此相當簡單方便,但糞便潛血檢查並非百分之百,所以當有任何異狀時,仍應找專科醫師做必要檢查。
如果糞便潛血檢查呈陽性時,應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,其好處是檢查過程如有發現病兆或瘜肉時,可以直接取樣做切片或是將它切除。

國人飲食攝取過多紅肉及缺乏運動,是大腸癌發生快速攀升的主要原因;
研究指出,飲食中蔬菜水果的攝取可以降低大腸癌的發生,而脂肪、紅肉等攝取過多則可能增加大腸癌的發生。因此,要預防大腸癌的發生,
除要多攝食蔬果等高纖維飲食與規律運動外,
50-69歲民眾每2年至少應有1次糞便潛血檢驗(FOBT),以早期發現大腸癌病變,以早期診治。
 

二、大腸癌防治宣導:

如何預防並早期發現大腸癌?

  1. 養成良好飲食習慣,多吃蔬菜水果,少吃肉類及高油脂食物。
  2. 養成每天運動習慣。
  3. 養成定期篩檢的習慣。

大腸癌多發生在50歲後,所以50歲以上民眾應每1~2年接受糞便潛血檢查,但有個人或家族瘜肉症或大腸癌病史的民眾,建議直接接受全大腸鏡檢查,檢查年齡也要提早,並定期追蹤
 

三、採便棒如何採檢?

  1. 使用檢體盒時請張開標籤並寫下日期及姓名,完成後將標籤捲回貼好。
  2. 使用坐式馬桶時避免糞便掉入水中不易採集,請往前坐或反坐。
    建議便器內斜面先鋪上衛生紙可方便採集。輕輕迴拉起採便棒。
  3. 利用採便棒的溝槽,從糞便表面劃過,收集檢體。
  4. 適量的填滿溝槽即可。(檢體只要填滿溝槽即可, 最多不可超過一米粒大小, 因為太多會造成偽陽性)
  5. 將採便棒推入容器內,請不要再開啟。
  6. 檢體採集完成後放入塑膠袋中,並放於避光陰涼處。
  7. 糞便檢體請選擇成型便採集,若是腹瀉之稀水便,請改日再取樣。
    如服下清腸藥物,請於第一次解便時採樣。

★ 注意事項

  1. 採檢時請盡速送檢並冷藏保存於2-8度C。
  2. 生理期時請勿採檢。
 成人健檢

健檢給付成人免費健檢

給付年齡與時程

【適用對象】

40歲以上:每三年可憑健保IC卡免費檢查一次。
65歲以上:每年可憑健保IC卡免費檢查一次。

檢查項目

檢查項目內容可瞭解之症狀
1.一般體格檢查身高、體重、血壓、脈博瞭解身體基本功能是否正常
2.尿液檢查外觀、尿糖、酸鹼度、尿蛋白、潛血、尿沈渣檢查(白血球、紅血球、上皮細胞、圓柱體)
其他:如細菌、滴蟲等等
蛋白尿、酮酸症、尿崩症、結石、腎功能不良、腎綜合病症、糖尿病、膽道阻塞、泌尿道出血、發炎
3.肝膽功能檢查總蛋白(TP)、白蛋白(ALB)、球蛋白(GLO)、白蛋白球蛋白比率(A/G)、麥胺酸草醋酸轉氨基酶(SGOT或AST)
麥胺酸丙酮酸轉氨基酶(SGPT或ALT)
肝病、肝功能異常、肝硬化、急性肝炎、慢性肝炎
4.糖尿病檢查飯前血糖(AC)糖尿病、低血糖
5.腎臟功能檢查尿素氮(BUN)、肌酸酐(CREAT)腎臟功能
6.血脂肪檢查三酸甘油脂(TG)、膽固醇(CHO)、高密度膽固醇(HDL)與低密度膽固醇(LDL)脂肪代謝異常、動脈硬化症
7.眼科綜合檢查視力裸視右眼、視力裸視左眼、視力矯正右眼、視力矯正左眼視力是否正常
8.醫師診察內外科及一般性診察瞭解身體基本功能是否正常

受檢方式

請持全民健康保險卡及身分證至特約醫院、診所接受檢查,健保卡僅作查驗之用,不需加蓋戳章,除掛號費外,接受本服務時不用繳交部分負擔。

受檢注意事項

  1. 保險對象欲前往特約院所接受檢查前,請先向特約院所洽詢需配合之相關事項並預約檢查之時間。
  2. 保險對象對於檢查結果如有任何疑問,請向就檢院所洽詢。
  3. 本服務提供之預防性檢查為篩檢性質,為了提早發現身體缺點,以便及時矯治,檢查結果正常,並不代表他疾病存在,如有任何不適或異狀應及早就醫診治。
  4. 另檢查結果回復單請妥為保存,以供日後就醫或進一步接受檢查時參考之用。

參考網址:中央健保局民眾專區

相關文件下載